首页

国产sm在线视频播放

时间:2025-05-25 18:48:12 作者: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浏览量:61784

  新华社日本大阪5月22日电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新华社记者 杨光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互动屏等数字设备展示着中国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引来人们阵阵赞叹。

  世博会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向参观者呈现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美丽中国,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该馆外立面以竹简为造型,建筑主体以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墙体选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

  日本游客竹下先生说,自己名字里也有“竹”字,所以不惜排队一个多小时,也要进来看一下这座用“竹子”建成的中国馆。“竹子这类建材在日本非常少见,馆内展陈也非常精美,没有白来。”

  在中国馆一楼的“绿水青山”展区,厦门筼筜湖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修复等向世界讲述着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展现中国当代生态治理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日本游客山下先生说,一个个城市环境治理故事投影在一朵朵“花瓣”一样的大屏幕上,这样的表现形式很有视觉冲击力。

  “花瓣”旁的弧形交互屏上介绍着三江源、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等中国国家公园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朱鹮、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体态特征、生存技能、分布情况等文字说明,公园面积、品种数量等直观数据吸引各国游客久久伫立。竹下说,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超乎想象,中国馆的精彩展示让他大开眼界。

  为突出互动性、体验感,交互屏上每个国家公园都配有一位可爱的动物形象大使,包括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金丝猴等。

  “快来看,大熊猫在这里,那里是老虎。”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父母一边忙着介绍,一边抱起孩子轻轻触摸彩色屏幕上的大熊猫宝宝、东北虎宝宝等。

  “歪头了!真可爱啊!”看到屏幕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宝宝,观众们不禁发出感叹;当圆乎乎的东北虎宝宝瞪大眼睛缓缓招手,观众也笑着向它挥手回应。在与虚拟动物的互动中,在悠悠青山、涓涓细流的画面里,游客们感受到中国多姿多彩的生态之美。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游客特雷弗斯说,这些动植物保护的展示内容很有意思,让人身临其境,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2日是大阪世博会“江苏周”活动最后一天,系列活动以“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与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高度契合。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无锡、苏州、盐城分别举办专题城市推介活动,多维度展示江苏绿色发展风采。

  生态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22日中午,在世博会中国馆,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发布展示了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向各国观众介绍碳核查、碳减排、碳交易、碳中和认证等一站式碳服务如何在产品制造、文体活动、组织机构运营等多类场景中落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和静县百万牲畜踏上传统+机械化转场路

做好社区食堂这项民生工程,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化运营、公益属性、综合监管”的经营原则。社区食堂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性优惠等引导,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社区食堂虽也是市场主体,但与其他社会化餐饮企业相比,更应以惠民为主要宗旨。社区食堂的饭菜价格相对便宜,是吸引很多消费者的重要原因。据悉,为完善老年助餐服务,各地民政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政策,对食堂建设、老年人用餐等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探索“政府+市场”社区食堂运作模式:政府与运营方就运营期限、优惠对象和优惠力度等进行约定。社区食堂要持续健康运营下去,动态化的补贴等政策支持或不可缺。

浙江高校团队科技助力春耕备耕 服务多省100多个乡镇

  新京报讯 日前,《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1月6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条例》进行了解读。记者了解到,《条例》提出搭建知识产权侵权预警保护平台,这在全国是最早的。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习近平主席这样说

目前已有超过200家应用、数据、模型等服务商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并提供超过3200款商品。这些商品覆盖科学计算、工业仿真、AI模型训练等前沿数字化创新领域,可满足全社会对先进计算服务的需求。

文脉华章|心向往之

谈起京津冀铁路列车这些年的变化,刘新新如数家珍,但她感受最深的还是服务品质的升级。“比如定期、计次票让乘客得到实惠;互联网订餐等业务的出现,更加满足了乘客出行的不同需求……”刘新新说,作为列车长,她承担着巡视车厢、交接重点旅客等重要任务,一天下来,常常要走三万多步,但充分满足旅客出行需要,打造出行美好生活,正是她不断努力的方向。

如何看待经济数据和经济增长

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财政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